检验科医用显微镜检验尿液的步骤通常包括尿液采集、尿液保存、尿沉渣制备以及显微镜检查等几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一、尿液采集
尿液采集是尿液检查的D仪步,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膀胱穿刺:可避免生殖道和外物污染。
导尿管导尿:适用于无法自主排尿的患者。
膀胱挤压:方法比较简单,但诊断价值会有一定影响。
自主排尿:是Z常用的采集方法,采集后应在30分钟内送检。
二、尿液保存
如不能及时检验,应将尿液样品放入2~8℃冰箱保存,但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以确保尿液的新鲜度和检验准确性。
三、尿沉渣制备
尿沉渣制备是尿液显微镜检查前的重要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材料:新鲜尿液、小试管、载玻片、盖玻片、吸管。
离心沉淀:取新鲜的尿液至准备好的干净的试管内,以10002000r/min低速度离心沉淀35min。
去除上清液:手持离心管倾斜45°~90°,吸去上层尿液,保留下层约0.2ml尿液沉渣。
混匀与涂片:轻轻混匀尿沉渣后,用吸管吸取尿混悬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备用。
四、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尿液检验的核心步骤,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如下:
观察方法: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及管型,至少20个视野;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及结晶,至少10个视野。管型观察计数时,低倍镜观察后可用高倍镜确认。采光时,宜用弱光观察尿有形成分(如透明管型)。
细胞观察:
红细胞:正常范围是离心后显微镜检查0~3个/高倍视野(40倍镜)。镜检超过3个以上的红细胞称为镜下血尿,可能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红细胞形态多样,如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白细胞:正常范围是离心后显微镜检查0~3个/高倍视野(40倍镜)。多为中性粒细胞,当尿中大量存在时,提示泌尿道感染。
上皮细胞:包括肾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等。正常尿液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在输尿管、膀胱、尿道有炎症时可出现,大量出现时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结果记录:管型按低倍视野、细胞按高倍视野的均值或Z低至Z高数报告;结晶按高倍镜视野分布估计报告(1/4视野为1+,占1/2视野为2+,占3/4视野为3+,满视野为4+)。
综上所述,检验科医用显微镜检验尿液的步骤包括尿液采集、尿液保存、尿沉渣制备以及显微镜检查等。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