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显微镜的应用是跨时代的标志,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用显微镜是否会被某种更先进的设备取代呢?微仪光电来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医学领域应用显微镜的历史。
在物理学上,眼镜片是单体结构的具有放大作用的凸透镜片,其放大倍数有限,称为放大镜。在1590年,两个荷兰人在一个细长圆桶内安装了两个凸透镜片,从而发明了世界上首台复合体结构的放大装置:显微镜。此后,显微镜的结构不断得到改进,放大倍数不断增大。当时的科学家们使用这种复合式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动植物的微小结构,如细胞的结构。
从19世纪的中后期开始,放大镜和显微镜在医学领域逐步得到应用。起先,外科医生使用能架在鼻梁上单镜片结构的眼镜式放大镜做手术。在1876年,德国医生Saemisch用复合式眼镜式放大镜做了世界上首台“显微”手术。在1893年,德国蔡司公司发明了双目显微镜,主要用于医学实验室中的实验观察,以及眼科领域的角膜和前房病变的观察。在1921年,在经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内耳解剖的基础上,瑞典耳鼻喉科医生Nylen使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固定式单目医用显微镜做了人的慢性中耳炎手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显微手术。一年后,Nylen的上级医生Holmgren在手术室内引进了由德国蔡司公司制造的双目医用显微镜。
初期的医用显微镜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机械整体的稳定性不好、不能移动、物镜的照明不同轴和发热、手术放大视野狭小,等等。这些都是限制医用显微镜被更广应用的原因。在以后的三十余年间,由于外科医生和显微镜制造厂商的良性互动,不断改进医用显微镜的性能,先后开发出了双目医用显微镜、屋顶悬吊式显微镜、变焦镜头、同轴光源照明、电子或水压控制关节臂、脚踏控制,等等。在1953年,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出耳科的系列医用显微镜,特别适用于中耳和颞骨等深部病变的手术。在医用显微镜性能不断得到改进的同时,外科医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如德国医生Zollner和Wullstein就规定:要适用医用显微镜来做鼓膜成型术。从1950年代以后,眼科医生逐渐改变了只使用显微镜做眼科检查的做法,将耳科医用显微镜引进到眼科手术中,此后,医用显微镜在耳科和眼科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
微仪光电专业从事医用显微镜光学设计、装配、调校一体化制造的******。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医用显微镜的资讯,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