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镜图像的重合一致
医用显微镜各目镜中图像应当重合一致。其中主要是双目实体显微镜,手术者两眼所见图像的重合性要好。检测办法:用显微镜中的1对目镜的任何1个,将其视度调节在0位上,以单眼观察。在物象位置上,放一张划有“十字线”的白纸,调整后使“十字线”达至清晰。移动白纸将“十字线”的交叉点位于目镜视场中心。在“十字线”与视场边缘的4个交接处,划4条线,再观察另一目镜应位于同一位置,双眼同时观察时,则应完全重合。
2,照明与清晰度
照明要聚光良好均一,照明区与显微镜的视场需重合一致。光源的物理性能应适应手术的需要,在较长手术期间,光源不应使创面受到损伤。应具备同轴照明,因同轴照明不仅可在手术时排除阴影,而且可利用眼底反光来辨别其他微小物体。照明光线的亮度很充足,至少要清晰地分辨出11-0线,以及缝合后线的状况。尤其是需要高倍放大的情况下,更需要较强的光线。目前大多采用冷光源和光导纤维来实现较强的亮度。
3,适度的景深范围
医用显微镜要求对术中较浅或较深部位均能观察清楚,立体感强。在深浅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操作,不需要调整焦距。因此,对医用显微镜有一定范围的景深要求。
主镜与显微镜主体呈45°,而助手镜与显微镜主体呈30°。调整显微镜焦距时,应使目镜视场中心处清晰为止。
4,放大倍率的调整
眼科手术时,术中不同阶段或不同部位需不同的放大倍率。因此,要选择能够连续变倍的显微镜。若能用脚踏控制板迅速放大或缩小倍率,既可节省时间,又能方便手术操作。要求放大倍率不低于5倍。
5,手术视野
医用显微镜应有较宽的视野。在4~6倍(X)下,视野范围为35~50 mm。这样大的镜下视野,在缝线结扎时很为重要。医用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手术视野将相应地缩小。
6,工作空间与操作距离
医用显微镜应符合工效学要求。物镜与手术视野的空间距离主要依赖于物镜焦距的长短。工作空间低于150 mm时,手术器械易触碰到显微镜;高于200 mm时,身材矮小的手术者操作时不舒适。手术者的眼离手术视野的距离一般为350~400 mm。合适的工作距离,使手术者舒适而不易疲劳,能较长时间连续地工作。
7显微镜的移动和调焦
手术中,可通过脚踏控制板使医用显微镜升降,以调整焦距。医用显微镜附设X-Y轴移动装置,可做前后或左右移动。
8,控制系统
医用显微镜的控制操纵系统是全自动化。显微镜在升降、微调、变倍或移位时,应稳定可靠、无噪声和不震动。
9,机械连接
由于医用显微镜是由多部件连接而成,因此要求它的底座、立柱、横臂及各活动连接处应坚固稳定,调节度要灵敏。当横臂在升降时,显微镜应无颤动感。整机推移轻便,锁定装置可靠。